肾内科名解大题总结

 

1、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mg或尿蛋白/尿肌酐>mg/g,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2、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在30~m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

3、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3.5g。

4、肉眼血尿: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或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含1mL血时即有肉眼血尿。

5、镜下血尿:新鲜尿离心沉淀检查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为镜下血尿。

6、白细胞尿:新鲜尿离心沉淀检查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为白细胞尿。

7、细菌尿:清洁外阴后无菌技术下采集的中段尿标本,如图片每个高倍镜视野均见到细菌或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大于个/ml时,称为细菌尿。

8、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组有相似临床表现,如血尿和(或)蛋白尿,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小球的疾病。

9、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10、肾病综合征: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量蛋白尿(>3.5g/L)、低白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11、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与各型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病理特点

临床特点

微小病变肾病

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儿童多久,60岁以后又有一小高峰,典型肾病综合征表现,早期出现水肿,血尿少见。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免疫荧光显示IgM和C3在肾小球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

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部分由微小病变转变而来,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是主要临床特点,血尿多见,半数有高血压,30%有肾功能减退。

膜性肾病

钉突形成,基底膜逐渐增厚,免疫病理显示IgG和C3细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可见基底膜上皮侧有电子致密物,伴广泛足突融合。

好发于中老年,起病隐匿,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0%出现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逐渐出现肾功能衰竭,极易并发血栓栓塞。若出现突发性腰痛或肋腹痛,伴血尿、尿蛋白加重,肾功能受损,考虑肾静脉血栓形成。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分为IgA肾病和非IgA,系膜区见沉积。

好发于青少年,多有前驱感染,血尿多见。IgA肾病患者%有,可有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免疫病理见IgG和C3呈颗粒状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见系膜区和内皮下沉积。

好发于青壮年,可有前驱感染,半数变现为肾病综合征,几乎都有血尿。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血清C3持续降低。

12、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

①感染: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②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滞度增加。

③急性肾损伤:有些血容量不足,肾血流下降,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少数出现急性肾损伤,微小病变型多见。

④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低白蛋白血症致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球蛋白减少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高脂血症增加血液粘滞度,促进血栓栓塞形成。

13、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原则,方法和不良反应。

(1)原则与方法:①起始用量:强的松1mg/(kg·d)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②缓慢减药,足量治疗后每2~3周减原用量的10%;③长期维持:以最小剂量(10mg/d)再维持半年左右。

(2)不良反应:感染,药物性糖尿病,骨质疏松及消化道溃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14、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

15、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16、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上尿路感染多有高热、寒战,甚至出现毒血症状,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棘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而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

(2)实验室检查:有以下情况提示上尿路感染: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②尿沉淀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③尿NAG升高,尿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④尿渗透压降低。

17、无症状细菌尿: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

18、导管相关性感染:指留置导尿管或先前48h内留置导尿管者发生的感染。

19、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重新感染。

20、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再次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称为复发。

21、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22、AKI的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

诊断标准:肾功能在48h内突然减退,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mg/dl,或7天内血清肌酐增至≥1.5ml/(kg·h),持续>6h。

分期

血清肌酐

尿量

1期

增至基础值1.5~1.9倍或增高≥0.3mg/dl

<0.5ml/(kg·h),持续6~12h

2期

增至基础值2.0~2.9倍

<0.5ml/(kg·h),持续≥12h

3期

增至基础值3.0倍或升高≥4.0mg/d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或<18岁eGFR<35ml/(min·1.73m2)

<0.3ml/(kg·h),持续≥24h或无尿12小时

23、肾性与肾前性AKI鉴别。

诊断指标

肾前性AKI

AKN

尿沉淀

透明管型

棕色颗粒管型

尿比重

>1.

<1.

尿渗透压(mOsm/kgH2O)

血尿素氮/血肌酐

>20

<10~15

尿肌酐/血肌酐

>40

<20

尿钠浓度(mmol/L)

<20

>40

肾衰指数

<1

>1

钠排泄分数(%)

<1

>1

24、肾脏疾病高钾血症时的处理方法。

①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静滴纠正酸中毒;②葡萄糖溶液+胰岛素缓慢静脉注射;③口服聚苯乙烯;④血液透析;⑤1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AKI章节提到);⑥袢利尿剂的使用(CKD章节提到)

25、慢性肾脏病(CKD):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超过3个月,称为CKD。

26、慢性肾衰竭(CRF):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导致的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27、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分期

特征

GFR[ml/(min·1.73m2)]

1

GFR正常或升高

≥90

2

GFR轻度降低

60~89

3a

GFR轻到中度降低

45~59

3b

GFR中到重度降低

30~44

4

GFR重度降低

15~29

5

终末期肾病(ESRD)

<15或透析

28、CKD渐进性发展的危险因素及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1)渐进性发展的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吸烟等。

(2)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①累及肾脏的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②有效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大出血或休克等);③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肾动脉狭窄患者用ACEI);④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⑤肾毒性药物;⑥泌尿道梗阻;⑦其他:严重感染、高钙血症、肝衰竭、心力衰竭等。

29、CKD的临床表现。

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水、钠潴留、高钾血症、低血钙、高血磷、高血镁;

②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氮质血症、糖耐量降低和低血糖症、高脂血症;③心血管表现: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病变、血管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④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深长,尿毒症肺水肿和胸腔积液;⑤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⑥血液系统表现: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⑦神经肌肉系统症状:反应淡漠、谵妄、昏迷、精神异常,周围感觉病变(肢端袜套样分布),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等;⑧内分泌功能紊乱:1,25-(OH)2D3、EPO减少;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分泌功能紊乱,继发性甲旁亢;⑨骨骼病变:CKD患者猜中钙磷等矿物质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矿物质异常、骨病、血管钙化等临床综合征,称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

30、慢性肾脏病防止进展的基本对策和具体措施。

(1)基本对策:①坚持病因治疗;②避免和消除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③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保护健存肾单位。

(2)具体措施:①即使、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②ACEI和ARB的独特作用:降压、减少高滤过、减轻蛋白尿;③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5.0~7.2mmol/L(睡前6.1~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④控制蛋白尿:蛋白尿<0.5g/24h;⑤其他:使用他汀类、纠正贫血等。

BJ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愈后复发吗
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qjph.com/wadzz/8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