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用药药对

 

解表药1.麻黄

(1)麻黄、大黄

麻黄辛温解表,大黄苦寒攻下,二者相伍,共治目病风热重证。常用于白睛风热壅遏,充血水肿,眵泪交流者。麻黄宣肺以散风邪,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攻下,大肠得通,肺热得以下泄,上下分解,则肺经壅遏之邪无以存留。

(2)麻黄、石膏

为麻杏石甘汤中二味主药,辛温与辛寒相伍。麻黄散肺经之风,石膏清肺经之热,二者相合,善治白睛风热证,如急性结膜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初起皆可用之。角膜有属肺之说(参见卷一目论语摘·解剖生理·五轮),故其风热证亦可用之。若石膏配以少量麻黄,则可作清泄肺热之用,用于白睛热证,麻黄宣散,并有利于气血的流畅。

(3)麻黄、细辛

二者皆辛温之品,相须为用,增强祛风散寒功效。细辛香窜通窍,更能上行止痛。本药对常用于风寒目病,结膜、角膜病变皆可,以胞肿而浮、涕泪清稀、充血色淡、口不渴、舌淡苔薄白为用药指征。目病因火者居多,用此药对要辨证确的,中病即止。

2.桂枝

(1)桂枝、茯苓

桂枝温阳化气,茯苓利水渗湿,阳气流通,水湿得行。内眼病水液潴留之证,如黄斑部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下积液等常用之。

(2)桂枝、炙甘草

桂枝辛温,甘草甘平。《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二者相伍,能温化阳气。在眼科应用有三。其一,温心中阳气,以发越神光,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眼底病的后期,以提高视力。其二,鼓动心阳,推动血运。可用于心气不足,脉络瘀阻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其三,辛甘化阳,助气化以恢复眼内真气的正常活动,而利于神水的输布。常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初期的治疗。

(3)桂枝、阿胶

桂枝甘温,温阳通脉;阿胶甘平,补血滋阴。一者从阳,一者从阴。一者从气,一者从血。一者从动,一者从静。二药合用,能使阴阳调和,气血旺盛,脉络流畅。常用于气血不足,目失供养的眼底病;亦用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等病。

3.荆芥

(1)荆芥、防风

辛温发散药相须为用,善能驱目部风邪,凡外眼病痒痛、赤肿、流泪者皆可用之。睑缘及眼睑皮肤糜烂者亦常用之,风能胜湿耳。若风热目病,则与清热药对相配。

(2)荆芥、生地黄

荆芥能入血,搜血中之风,生地黄则凉血养阴,荆芥配生地黄而不燥,生地黄配荆芥而不腻。二者配伍,能疏清血中风热,常用于慢性结膜炎目痒者;亦用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眼睑皮肤潮红搔痒,属风热搏于血分者。若荆芥炭合生地黄,则凉血止血,常用于内眼出血初期,属血热妄行者。

(3)荆芥、黄连

荆芥辛温,黄连苦寒,二者相伍,共奏疏风清热之功,适应于目病风热证,常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因黄连入心经,故对于两眦部风热病变,如眦角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炎证等更为适宜。

4.羌活

(1)羌活、防风

辛温祛风药相伍,用于目病风盛,或风邪挟寒之证,作用强于荆芥、防风,并有较好的止痛功效。若与清热药对相配,则治目病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

(2)羌活、独活

二者皆为辛苦温之品,相伍则增强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用于风盛目病,以挟湿伴肢节疼痛者尤宜。若与清热药对合用,则治目病风热证。

(3)羌活、大黄

辛温祛风与苦寒攻下药相伍,一则散邪于外,一则泄热于内,善治风热目病,常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风热并重者。

5.防风

(1)防风、白芷

辛温发散药相伍。目病风盛,胞肿而浮,发痒、流泪、疼痛者宜之;亦善治风邪目病伴阳明头痛(前额痛)。防风入脾经,白芷入胃经,二者合用,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与养血药相配,治目失荣养之睛珠疼痛。与补脾益气药相配,则治中气下陷目病,如眼睫无力,久视痠痛,上睑下垂,黑睛陷翳等证。

(2)防风、胆南星

胆南星苦凉,清热化痰,配以小剂量防风,辛以散结,鼓动顽痰行散,以治目病痰热证。化脓性角膜炎溃疡面坏死组织视为痰热胶结,可在主病方中加此药对。角膜后壁沉着物、视网膜渗出等,属痰热者亦可用之。若加大防风剂量,则为治风痰之用,常用于麻痹性斜视、眶上神经痛等病。

(3)防风、木贼

木贼甘苦平,疏散风热以退翳,与辛甘微温之防风相伍,主以祛风退翳,宜于“翳因风生”者,常用于角膜炎早期,畏光、流泪、疼痛等风证明显者。

(4)防风、防已

防风甘辛温,祛风以胜湿;防已苦辛寒,祛风而利湿。二者相伍,寒温不偏,用于目病风邪挟湿,痒而赤烂者尤宜;亦用于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视网膜水肿等症。二者皆具止痛之效,葡萄膜炎、巩膜炎等病,属风湿热为患,伴肢体关节疼痛者亦常用之。

6.藁本

(1)藁本、防风

此为除风益损汤中二味风药,具祛风止痛之效。主要用于眼外伤,风邪乘隙而入,头眼疼痛,畏光流泪者。藁本、防风均入足太阳膀胱经,盖太阳为一身之表,二药相配,使入侵之风邪仍从皮毛肌肤而出。本药对亦用于风盛目病,头巅疼痛,涕泪交流者。

(2)藁本、细辛

二者皆为辛温祛风散寒之品,相须为用,其力猛烈。藁本能上行于头巅,细辛香窜通窍,风寒目病伴脑巅疼痛者尤宜。在辛温散邪药对中,有重、中、轻之分。本药对为重剂,羌活、防风为中剂,荆芥、防风为轻剂,根据病势而选用之。

7.薄荷

(1)薄荷、黄芩

薄荷辛凉,黄芩苦寒,二者相伍,善清利头目,广泛用于目病风热证,尤其适用于病毒性感染。疏风清热药对亦有层次之分,重剂如麻黄、大黄,麻黄、石膏;中剂如荆芥、黄连;轻剂则薄荷、黄芩。临床应审证确的而后选用。

(2)薄荷、连翘

亦辛凉与苦寒相伍,为疏风清热之轻剂,功效和应用基本同薄荷、黄芩,但薄荷、黄芩偏于散肺经风热,而本药对偏于散心经风热。

(3)薄荷、菊花

薄荷辛凉,菊花辛寒,二者皆为疏散风热之品,相须为用,亦为轻剂。与薄荷、黄芩,薄荷、连翘相比,本药对偏于祛风,而清热之力则逊之。常用于风热目痒流泪而症轻者。菊花能明目退翳,故角膜浅层病变亦多用之。

8.牛蒡子

(1)牛蒡子、天花粉

牛蒡子辛苦寒,散结消肿;花粉苦微甘寒,清热解毒。二者相伍,宜于目病热毒结聚,气血壅滞之证。眼睑化脓性感染,红肿而有结节者常用之;亦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2)牛蒡子、白芷

二者皆具散结消肿之功效。牛蒡子为疏清风热之品,与辛温之白芷相配,则发散之力强于清热之功,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性泪囊炎、眼眶蜂窝组织炎等病初起,红肿焮痛,伴恶寒发热者。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等病奇痒,睑结膜乳头或滤泡累累者亦常用之。

(3)牛蒡子、蝉蜕

二者皆具宣散透发之功,风热客于眼睑皮肤,显现丘疹、疱疹瘙痒者常用之,能祛风止痒,透泄热毒。

9.蝉蜕

(1)蝉蜕、菊花

即《麻科活人全书》蝉菊饮,原方用于麻疹目病红赤。二者皆为轻扬之品,具疏风清热,退翳明目之功,常用于风热目痒、流泪及浅层角膜炎。

(2)蝉蜕、木贼

二者均具疏风清热退翳功效,相须为用,偏于宣散,宜于风热型角膜炎风邪较重者。现代庞赞襄氏利用本药对的轻扬宣散作用,以疏解眼部玄府郁结,用于治疗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的暴盲证,常配于疏肝活血化瘀方中。

(3)蝉蜕、蛇蜕

蝉蜕甘寒,蛇蜕甘咸平,二者相伍,具祛风清热,止痒止泪之用。二者皆为动物之蜕壳,有良好的退翳功效,可用于风热型角膜炎。二药制成针剂(双蜕注射液)作球结膜下注射,可治疗角膜薄翳[1]。

(4)蝉蜕、钩藤

二者皆甘寒之品,相须为用,增强凉肝、息风、解痉功效。常用于风热型角膜炎,能解除睑痉挛及流泪、畏光等刺激证状;亦用于小儿瞬目次数过多、眼轮匝肌肌纤维颤搐、麻痹性斜视及面神经痉挛合并睑痉挛等病,属肝经风热者。

(5)蝉蜕、苍术

蝉蜕疏清退翳,苍术健脾明目,二者相伍,标本兼治,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无阴伤证状者,或治程中服寒凉药过多者。脾为后天之本,营血精气赖以化生,脾运健旺,则气血充足,目得所养,利于翳障的消散。苍术辛苦温,能散风燥湿,合蝉蜕之甘寒,以清余邪,且寒温相制,无助火之虞。

10.桑叶

(1)桑叶、菊花

桑叶苦甘寒、菊花辛甘苦微寒,皆为疏风清热轻剂,相须为用,目病发痒流泪,风热邪轻者宜之。菊花有退翳功效,本药对亦常用于表层点状角膜炎。本药对可煎汤外洗,有止痒退赤作用。

(2)桑叶、黑脂麻

即桑麻丸。桑叶祛风邪,黑脂麻补精血,二者相伍,补中有散,散不伤正,补不滞腻,共治肝肾不足,风邪外侵之流泪证。本药对除具有止泪作用外,尚能明目,可用于慢性眼病(特别是眼底病)的辅助治疗。若将二者共研细末,食时加糖,为眼科食疗方。

11.菊花

(1)菊花、枸杞子

菊花辛甘苦微寒,清肝明目;枸杞子甘平,滋养肝肾。二者相伍,补中有清,补中有散,清散而不过,滋补而不腻,广泛用于肝肾阴虚目病。

(2)菊花、白蒺藜

二者皆为可外可内,可散可清之品,相须为用,其功有三。其一,疏风清热退翳,常用于风热型角膜炎。其二,祛风止痒,常用于沙眼、结膜炎、睑缘炎、眼睑湿疹、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风重痒甚者。其三,平肝息风潜阳,常用于肝阴不足,风阳上亢目病,如视神经炎、开角型青光眼、高血压病眼 底改变等病证,伴头痛、头昏者宜之。

(3)菊花、密蒙花

二者皆具清肝退翳明目之功,相须为用,治疗肝热目病。密蒙花有“消目中赤脉”(《开宝本草》)之功,故临床上习惯将本药对用于角膜血管翳的治疗。

12.柴胡

(1)柴胡、黄芩

为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中的二味主药。柴胡辛苦微寒,散在表之邪;黄芩苦寒,清在里之热。目病伴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少阳证状者常用之。柴胡入肝胆,黄芩亦能入胆,二者相配,善治肝胆经风热,对于角膜风热证尤为适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二味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毒作用,在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时,常与银花、连翘配伍使用。

(2)柴胡、升麻

柴胡苦辛微寒,升麻辛甘微寒,二者皆为辛凉解表之品,相须为用,具疏风清热解毒之功,用于目病风热证,常与清热泻火药同用。本药对且具升举清阳之效,与补中益气药相配,治疗中气下陷目病。柴胡能升少阳之清气,升麻能升脾胃之清气,二者相伍,能升提脏腑精气上承于目,可作“提光”之用,视神经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视力恢复缓慢者可用之。

(3)柴胡、薄荷

二者皆辛凉之品,相须为用,共治风热目赤、目痒、流泪等症。现代实验证明,二药在体外皆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常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柴胡、薄荷二者亦具疏肝解郁之功,可用于肝郁气滞目病,用时剂量宜小。

(4)柴胡、石菖蒲

柴胡疏肝,石菖蒲开窍,二者相伍,能通利目部玄府,常用于肝气郁结,玄府闭塞之眼底病变,如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病。在一些眼底病的后期,本药对与补气、益精、助阳等药物相配,能疏通神光之道,有增进视力之功。

(5)柴胡、香附

柴胡疏肝条达,香附理气解郁,目病因于肝郁气滞者宜之。常用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开角型青光眼等病,全身可兼见胸闷、胁痛、善叹息等证。本药对若加入活血化瘀方中,能增强行血功能,用于目病血瘀证。

(6)柴胡、川芎

二者相配,其功有三。其一,二药味辛,皆入胆经,能祛足少阳之风,常用于目病伴颞侧头痛者。按经络辨证,凡球结膜、巩膜、角膜等部病变发生在颞侧,或由外向内发展者,病在少阳,因于风者,可用此药对。其二,二者皆具疏肝解郁之功,且川芎辛香走窜,善开目窍,故本药对能通利玄府,应用基本同柴胡、石菖蒲。其三,柴胡理气,川芎活血,能流畅气血,常用于眼底出血瘀血证。

13.葛根

(1)葛根、升麻

二者皆为辛凉之品,入脾胃二经,善治阳明风热证,常用于风热目病而伴前额痛及眉棱骨痛者。二者又能升发清阳之气,应用基本同柴胡、升麻,但葛根、升麻皆入脾胃,更专于升举中气。

(2)葛根、黄柏

二者常与补中益气药物相配使用。葛根辛甘轻扬,以助脏腑精气之上承; 黄柏苦寒,以防甘温补气药之助火。多用于中气虚弱目病。然葛根升清阳,黄柏泻虚火,故亦用于元气虚弱,阴火上炎目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葛根能促进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善,故本药对亦可用于视盘血管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的治疗。

(3)葛根、川芎

二者均具松驰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之作用,相须为用,增强活血功效。可用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的治疗。

(4)葛根、天花粉

葛根升清,花粉生津。二者相伍,善治口渴,常用于目病火热证、风热证兼口渴者;亦常用于糖尿病眼底改变的治疗。

[1]《中医杂志》;21(6):36。

清热药1.石膏

(1)石膏、知母

为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二味主药。石膏辛甘大寒,知母苦甘寒,二者皆具清热泻火之功,且皆入肺胃,相须为用,善治肺胃二经火热目病。常用于前房积脓、深层巩膜炎二病证。前者脓液由下而上,从经络辨证,属阳明热盛;后者白睛深层红赤结节,属肺热蕴结。临床上,交感性眼炎、眼睑丹毒等火热亢盛之病亦常用之。此外,在治疗热毒极盛目病时,常加此药对,盖胃为十二经之海,阳明为三阳之极,阳明之热一撤,他经之火亦随之而减。

(2)石膏、大黄

石膏辛甘寒,善清无形之经热;大黄苦寒,善攻有形之腑热。二者相伍,经腑同治,宜于热毒炽盛目病。常用于化脓性角膜溃疡、急性葡萄膜炎、深层巩膜炎、眼内膜炎、眼睑丹毒等病,伴烦渴、便秘、舌红苔黄者。

(3)石膏、细辛

石膏辛寒,细辛辛温,二者相伍,清热祛风,通窍止泪。用于热泪症,泪点周围红润,结膜充血者宜之。本药对泻火、散风之功相等,寒而不恋风,辛而不助火,为流泪因于风热者所常用。

(4)石膏、青黛

石膏甘寒,清气分之热;青黛咸寒,凉血分之热。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常用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睫状充血色紫红,虹膜肿胀,渗出多,甚则前房积脓者。

(5)石膏、生地黄

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与辛甘寒之石膏相伍,亦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常用于急性后葡萄膜炎(参见卷二目病条辨·火热证),属热毒迫及血分,血热渗出者。

(6)石膏、滑石

滑石具甘寒之性,与石膏为伍,则增强清热功效。滑石味淡性滑而利水,导热以下行,故本药对常用于火热目病而兼小便赤涩者;亦用于湿热目病,如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皮肤红肿伴糜烂渗出,热重于湿者。

(7)石膏、荆芥

石膏清肺胃之热,荆芥疏肌肤之风,二者相伍,善治眼睑风热证。常用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瘙痒红肿疼痛者;亦用于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属风热者。

(8)石膏、白芷

石膏性寒,白芷性温,二者皆入胃经,故善清阳明经风热。常用于风热目病而伴额部及眉棱骨胀痛。二者又皆入肺经,故白睛风热证,如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亦常用之。

(9)石膏、苍术

石膏泻胃火,苍术燥脾湿,辛寒与苦温相伍,共治湿热。常用于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湿疹、睑缘炎等病,皮肤或睑缘糜烂、渗出、红肿,属湿热并重者;亦用于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属同型者。

2.知母

(1)知母、麦门冬

二者皆苦甘寒之品,麦门冬苦寒之性逊于知母,相须为用,共奏清热养阴之功。二者皆入肺,尤长于清热润肺,常用于肺经燥热目病,如疱性结膜炎、浅层巩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等病。在治疗阴虚火旺的内、外眼病时,亦常用此药对,以伴眼内干涩者尤宜。

(2)知母、贝母

即二母散。知母泻火滋阴,贝母化痰散结,二者相伍,能清能消。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结节不易消退者;亦用于急、慢性葡萄膜炎,角膜后壁沉着物或视网膜渗出久不吸收者。贝母有川贝、浙贝之分,知母与川贝合,则滋阴之力强;与浙贝合,则清火散结功著。

(3)知母、天花粉

二者皆苦甘寒,相须为用,清热生津止渴之效尤著。常用于糖尿病眼底改变,以及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热毒炽盛而阴伤者。二者皆入肺经,且具清肺润燥功效,亦常用于肺经燥热型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3.夏枯草

(1)夏枯草、香附

本药对具补肝、清肝、止痛功效,可治眉棱骨痠痛及目珠夜痛,常用于视疲劳、眶上神经痛、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病。夏枯草一则能清肝,一则能补养厥阴血脉;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血不足,肝气疏泄因之失常,香附以疏肝理气。再者,夏枯草能止目珠夜痛,香附能行气止痛,故本药对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本药对常与炙甘草合用,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土不崇木,炙甘草培土荣木,且能缓急止痛,以增强本药对功效。(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妇人剂)。

(2)夏枯草、贝母

夏枯草苦泄辛开,气禀纯阳,能散结聚;贝母苦甘寒,化痰热,开郁结。二者相伍,清热而散结,可用于疱性结膜炎、深层巩膜炎等病疱疹、结节较顽固者;亦用于角膜后壁沉着物、高血压病视网膜渗出等症的治疗。

4.寒水石

寒水石、独活

为抑阳酒连散中二味代表药物,以治强阳搏实阴之病而瞳神缩小者。寒水石咸寒泻火,抑阳气之亢盛;独活辛温疏散,舒缓阴气之紧急。二药皆入肾,独活且为足少阴之引经药,故瞳神水轮病变宜之。常用于前葡萄膜炎,急性者配以清热散风药,慢性者配以滋阴清火药。

5.谷精草

(1)谷精草、苍术

谷精草甘平,疏清风热而退翳;苍术辛苦温,健脾燥湿而明目。二者相伍,功效基本同蝉蜕、苍术(见卷四眼科药对·解表药)。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亦用于角膜软化证夜盲期、结膜干燥期,可作散剂,与猪肝同服(即苍术猪肝散,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小儿剂)。

(2)谷精草、木贼

二者皆具疏风清热退翳功效,相须为用,偏于清热,宜用于风热型角膜炎热邪偏重者。

(3)谷精草、防风

谷精草甘平,防风辛甘温,二者相伍,疏风清热退翳,宜于风热型角膜炎风邪偏重者。防风能散滞升发,故谷精草配少量防风善于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促进角膜混浊的吸收。

(4)谷精草、红枣

谷精草甘平,清风热以祛邪;红枣甘温,补气血以扶正。二者相伍,平补而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以流行性角结膜炎、沙眼性角膜炎等病尤为适宜。

6.黄芩

(1)黄芩、百部

为芩部丹(黄芩、百部、丹参)中的二味药物。黄芩苦寒,主清肺;百部甘苦平,主润肺。二者相伍,善治肺经燥热。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白睛病变。因百部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故结核杆菌所致之眼病,使用本药对尤宜。

(2)黄芩、白芷

黄芩苦寒而泻火,白芷辛温而散风,二者相伍,治风火目病。白芷入足阳明胃经,得黄芩则疏清阳明经风热。况白芷长于上达止痛,故二者善治眉棱骨痛因于风热者,眉骨位于前额,为阳明经之所属也。

(3)黄芩、滑石

黄芩苦寒,泻火并以燥湿;滑石甘淡寒,利水并以清热。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湿热胶结不解之证。常用于眼睑皮肤或睑缘红肿、糜烂、渗出,痛痒并作者。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等病,属湿热者亦常用之。

7.黄连

(1)黄连、天花粉

为黄连天花粉丸(方见卷三眼科方歌·泻火剂)中二味主药。黄连苦寒,天花粉苦微甘寒,皆具清热解毒之功,相须为用,其效增强。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角膜炎等病因于热毒为患者。

(2)黄连、秦皮

二者皆为苦寒之品,能清肝而明目。眼科临床常作外用,煎汤薰洗,用于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热重者,具有消肿、止痛、止痒功效。

(3)黄连、半夏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苦温,燥湿化痰。二者相伍,善治痰热之互结,湿热之胶凝,为目病痰热证、湿热证所常用。使用时,一要根据眼部见证特点(参见卷二目病条辨·水湿证、痰证);二要结合全身辨证,舌诊尤为重要。本药对辛开苦降,有较好的止呕功效,故青光眼、视疲劳等病伴恶心呕吐者,亦常用之。

(4)黄连、厚朴

为连朴饮(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香豉、栀子、芦根)中二味主药。黄连苦寒泻火,厚朴苦辛温燥湿,二者相伍,共奏清热祛湿之效。常用于溃疡性睑缘炎、角膜炎、慢性结膜炎等病湿热并重者;亦用于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属湿热郁闭玄府者,使用时,往往以舌红苔黄腻为重要指征。

(5)黄连、羊肝

即黄连羊肝丸中的二味药物 。黄连泻火明目,羊肝益肝补血。二者相伍,清补并进,常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恢复期;并可作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炎等病的辅助治疗。

(6)黄连、干姜

二者为末,沸汤泡,去渣洗眼,即姜连散。黄连苦寒清火,干姜辛热温散,二者相伍,有较好的退赤消肿止痒效果。常用于客感风热目暴赤肿者(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外洗剂)。本药对亦为“热因热用”之法,干姜为佐,引黄连入热邪之中,而发挥泻火功效。

8.黄柏

(1)黄柏、知母

黄柏泻相火,知母滋肾阴,二者相伍,共奏坚阴降火之功。宜于阴虚火旺目病,慢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反复发作者常用之。

(2)黄柏、苍术

即二妙散。苦寒与苦温相伍,具良好的清热燥湿功效。常用于睑缘及眼睑皮肤糜烂,渗出胶粘,痛痒并作者;亦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属湿热并重者,舌苔黄腻为用药指征之一。

9.龙胆草

(1)龙胆草、柴胡

胆草苦寒,泻肝经之火;柴胡苦辛,疏肝经之风。二者相伍,共治肝经风热重证。本药对与柴胡、黄芩相比,则清肝之力强矣。若小剂量柴胡,则为引经之用,与胆草相配,专为清肝泻火,广泛用于肝火目病。根据五轮分属及经络循行路径,风轮为肝胆所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因此,相当于风轮及目系的角膜、虹膜、前房、视神经等部位的急性炎证和病变,常用本药对。

(2)龙胆草、桑白皮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桑白皮甘寒,泻肺火。二者相伍,肝肺同清,常用于角膜实质炎、角膜溃疡、硬化性角膜炎、束状角膜炎等病,睫状充血严重者。风轮气轮,两相比邻,风轮病变,气轮可同时有证可现(结膜睫状混合充血),故常肝肺同治。从五行而言,金为木之所不胜,泻肺火可减轻肝火之势。

(3)龙胆草、羚羊角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羚羊角咸寒,息肝风。二者相伍,共治肝火动风,风火升挠目病。常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不能控制,睫状充血显著,头眼痛剧,舌红口渴者;亦用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伴眼胀头痛,面赤肢麻,舌红绛者。

(4)龙胆草、青黛

龙胆草苦寒,青黛咸寒,二者相伍,共奏泻肝凉血之功,善治肝火迫及血分目病。常用于急性葡萄膜炎、出血性虹膜炎、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等病。胆草、青黛和石膏、青黛(见石膏条)皆治气血两燔,前者清厥阴凉血,后者清阳明凉血,为二者之别。

10.生地黄

(1)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甘寒而凉血,熟地黄甘温而补血。生地黄滋阴而清热,熟地黄滋阴而填精。故二地相伍,补清相合,标本同治。常用于眼底病肝肾阴虚而有热者;亦用于血证吸收期及血虚兼热的眼内干涩等证。

(2)生地黄、木通

为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甘草梢)中的二味主药。生地黄凉心血,滋阴液;木通降心火,利小便。二者相伍,善治心火上炎目病。根据五轮学说,血轮属心,故本药对常用于内、外眦部热性病变,如眦角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炎证等。亦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睑裂斑炎等病兼见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者。痛如针刺症常辨为心火作祟而用之。

11.牡丹皮

(1)牡丹皮、栀子

牡丹皮苦辛微寒,栀子苦寒,二者相伍,共奏泻火凉血之效。广泛用于热证目病,外眼红赤及内眼出血者尤宜。本药对与疏肝剂合用,则能清解肝经郁火,为治疗视神经病变所常用。

(2)牡丹皮、地骨皮

牡丹皮凉血活血,地骨皮滋阴清热,二者相伍,善治阴虚挟瘀目病。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反复发作者。巩膜炎病程较长,充血紫暗者亦常用之。若全身伴五心烦热,两颧午后潮红,盗汗,舌红少津等证,更为相宜。

(3)牡丹皮、丹参

牡丹皮苦辛微寒,丹参苦微寒,二者皆具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效。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功偏胜,丹参活血化瘀之力较强。二者相伍,效用更增,广泛用于内、外眼出血及血热瘀结之证。

12.金银花

(1)金银花、连翘

金银花甘寒,连翘苦寒,二者相须为用,增强清热解毒功效。广泛用于热性目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均可使用。

(2)金银花、生甘草

生甘草性凉,清火解毒,以增强金银花之效。广泛用于火热目病,临床习惯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

(3)金银花、蒲公英

蒲公英苦甘寒,功专清热解毒,与金银花相须为用,应用同金银花、连翘,但解毒作用较强。

13.蒲公英

蒲公英、牛膝

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牛膝苦酸平,活血化瘀。二者皆入肝经,故善治目病热毒炽盛而气血壅滞者。且牛膝专于引热下行,与蒲公英相配,则苦泄清火之力更强,常用于炎性眼病,伴头痛者尤宜。

14.白藓皮

白藓皮、地肤子

二者皆苦寒,具清热除湿止痒之功,相须为用,湿热目病痒甚者宜之。常用于睑缘炎、接触性皮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并可煎汤外洗。

15.胡黄连

胡黄连、白芍药

胡黄连苦寒,清肝凉血;白芍药苦酸微寒,养阴柔肝。二者相伍,善治肝经虚热目病,以兼骨蒸潮热者尤宜。胡黄连能除湿热而消疳,故本药对亦用于疳积上目(小儿角膜软化证),清肝热而滋阴液。小儿瞬目次数增多,责之脾弱肝强,亦常用之以清肝。

泻下药大黄

(1)大黄、芒硝

二者皆味苦气寒,泻下通便,相须为用,为攻下泻火之峻剂。热毒极盛目病,如化脓性角膜炎、化脓性葡萄膜炎、眶蜂窝组织炎、脓性结膜炎等宜用之。便秘者固然相宜,便不秘者亦宜之,使热毒下撤,即所谓“釜底抽薪”。然得便泻即可,久攻戕伐正气,再者,病者亦不能接受。

(2)大黄、蔓荆子

大黄泄热毒,蔓荆子升清阳,二者相伍,升降并施,使清阳得布,热邪下撤,眼部真气复常。宜于热毒郁结角膜深层的病变,角膜实质炎常用之。大黄并具化瘀功效,本药对亦用于角膜血染证的治疗,利于瘀气消散,促进角膜透明。

(3)大黄、车前子

大黄苦寒通便,车前子甘寒利尿。前者使热毒从后阴而出,后者使热毒从前阴而去。常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葡萄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病火热证。

(4)大黄、血竭

血竭味甘而咸,专入血分,善能散瘀血,消肿痛,与泻火化瘀之大黄相伍,其效更卓。常用于眼外伤血瘀肿胀疼痛及内、外眼出血。

(5)大黄、茵陈

为茵陈蒿汤(茵陈、大黄、栀子)中的二味药物。二者皆苦寒,大黄泻热化瘀,茵陈清热利湿,相伍善治湿热瘀结目病。常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睑结膜乳头累累,球结膜充血显著,痛痒并作者;亦用于角膜溃疡、巩膜炎、内眼出血等病瘀热挟湿者。

祛风湿药1.秦艽

(1)秦艽、羌活

秦艽苦辛微寒,祛风舒筋,与辛温之羌活相伍,则治风之力增强。风邪中于眼部经络,肌肉不用者宜之。常用于麻痹性斜视、麻痹性上睑下垂等病初期,若伴头痛寒热者更宜。

(2)秦艽、木瓜

秦艽配以酸温之木瓜,则舒筋之力增强,善治眼部肌肉拘挛或不用,常用于眼轮匝肌痉挛及麻痹性斜视。

2.木瓜

木瓜、白芍药

木瓜舒筋活络,白芍药养血和营。二者相伍,则目部筋脉痉挛者宜之。因二者皆具酸收之性,能柔肝平肝,尤适用于肝阳动风的面神经痉挛合并睑痉挛、麻痹性斜视及面神经瘫痪等证。

3.藿香

(1)藿香、茯苓

藿香辛微温,芳香化湿;茯苓甘淡平,渗湿健脾。二者相伍,善治中焦湿证。常用于慢性结膜炎、睑缘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属湿浊上犯者,舌苔白腻为用药指征之一。

(2)藿香、薏苡仁

薏苡仁渗湿健脾,功似茯苓,与藿香相伍,功用及应用与藿香、茯苓同。但薏苡仁甘淡微寒,故本药对祛湿兼以清热。

(3)藿香、蝉蜕

藿香芳香而散,能化湿而祛风,与祛风退翳之蝉蜕相伍,善治风邪挟湿之结膜炎、睑缘炎、表层点状角膜炎以及浅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等病。

(4)藿香、石菖蒲

二者皆芳香化湿之品,藿香善祛湿,石菖蒲善开窍,二者相伍,宜于湿浊阻遏玄府,神光不能发越者。常用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属湿邪为患者,腻苔常为用药的重要依据。

利水渗湿药1.茯苓

(1)茯苓、泽泻

茯苓甘淡平,泽泻甘淡寒,二者相须为用,利水渗湿,广泛用于目病湿证;亦常用于眼部水液代谢障碍病变,如黄斑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下积液等。

(2)茯苓、猪苓

二味皆甘淡平,具利水之效。猪苓渗泄之力强于茯苓,二者相须为用,作用强于茯苓、泽泻,亦广泛用于目病湿证及内、外眼水液潴留病变。

2.薏苡仁

薏苡仁、茯苓

二者皆甘淡,为利水渗湿健脾之品,相须为用,增强其效。若薏苡仁生用,则微寒具清热之效,与茯苓相伍,治湿而兼热者,常用于目病湿热证。若薏苡仁熟用,则健脾之力增强,与茯苓相伍,治脾虚而有湿者,常用于眼部水液代谢障碍病变。

温里药1.附子

附子、肉桂

二者皆辛热之品,相须为用,温肾阳而补命火。根据“神光源于命门”的理论,本药对补火助阳,能壮神光。可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球后视神经炎等病的后期;亦用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应用时不必刻意要求必须有全身阳虚证状,但阴虚明显,见舌红无苔、潮热盗汗等证者,则忌之。本药对常与补益肝肾之阴药物合用,即无阴则阳无以化生之义。

2.肉桂

肉桂、升麻

肉桂辛甘热,能入肾脾心经,益火而鼓动阳气;升麻辛甘微寒,能入脾胃二经,发散而升阳举陷。二者相伍,治疗阳气下陷目病,可用于陷翳,角膜溃疡面清洁,久不愈合,而无热象者。阳气上腾,目之经络气血流畅,有助于病灶的修复。

3.细辛

细辛、川芎

二者皆辛温之品,祛风散寒,善能上行,风盛目病常用之,头痛甚者尤宜。然川芎能活血化瘀,细辛能走窜通窍,故亦用于目病血瘀证,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及外伤血肿等。

4.花椒

(1)花椒、熟地黄

即椒黄丸。花椒辛热,补命火;熟地黄甘温,滋肾阴。二者相伍,共奏温阳补肾之功。配熟地黄者,乃阴生阳长之义。可用于肝肾阳虚型眼底病变;亦可用于一些眼底病的后期,以助视力的提高。

(2)花椒、细辛

二者皆辛热温散之品,相须为用,作外洗剂,具良好的祛风止痒功效,可用于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等病痒甚者。

理血药1.白茅根

(1)白茅根、仙鹤草

白茅根甘寒凉血而止血,仙鹤草苦涩收敛而止血,二者相伍,目病因血热妄行者宜之,常用于内眼出血之初。

(2)白茅根、车前子

二者皆甘寒,具清热利水之功,相须为用,增强其效。白茅根又善凉血止血,车前子功专清热明目,故本药对常用于火热目病,出血而伴组织水肿者。

2.蒲黄

(1)蒲黄、栀子

蒲黄甘平,止血化瘀;栀子苦寒,泻火凉血。二者相伍,能清能止能行,共治目病血热妄行证,常用于内眼出血之初。二者生用,则清热凉血力强,二者炒用,则涩敛止血力专,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而选用。本药对生用,亦用于目病血热瘀结证。

(2)生蒲黄、制大黄

制大黄降气火之逆,生蒲黄止妄行之血。二者皆具化瘀之功,止血而不留瘀,宜于内眼出血之初,出血量多而势急者。

(3)蒲黄、阿胶

二者皆甘平,蒲黄止血而化瘀,阿胶止血而滋阴。二者常同炒入药,多用于阴虚火旺型内眼出血。

(4)生蒲黄、五灵脂

即失笑散。二者皆具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相须为用,其效增著。广泛用于内、外眼病血瘀证。

3.郁金

(1)郁金、香附

二者皆具疏肝解郁之效,相须为用,宜于肝郁气滞目病,条达肝气以疏通眼部玄府。常用于急、慢性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全身可有胁痛易怒,善叹息等证可求。郁金辛苦寒,且能凉血活血化瘀,香附辛微苦微甘,理气以推动血之运行而助其力,故本药对亦宜于目病血瘀证。

(2)郁金、石菖蒲

石菖蒲辛温,善辟湿浊之聚而开窍;郁金辛苦寒,善解气机之郁而清热。二者相伍,辛开苦降,能化能清,宜于湿热郁闭玄府目病,常与黄连、厚朴同用(参见卷四眼科药对·清热药)。

4.三棱

三棱、莪术

二者皆为破血祛瘀,行气消积之峻药。三棱苦平,破血之力较强;莪术辛苦温,行气之功稍胜。二者相伍,互为弥补,其效更增。宜于内眼出血,病情稳定,无出血倾向,且瘀积重者。重证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多用之。本药对亦可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机化物形成及眼部肿块。长期服用者,须与益气药相配。

5.益母草

益母草、泽兰

二者皆为既化瘀且利水之品。益母草性微寒,泽兰性微温,寒温相配,既无寒凝之弊,又无助火之虞,凡目病因血瘀水阻者皆宜之。可用于各型青光眼的治疗,通络疏水,以解眼内水液之壅滞(参见卷二目病条辨·水湿证)。视网膜出血伴水肿者亦可用之。此外,益母草具降血压功效,故本药对亦适用于高血压病视网膜出血者。

6.泽兰

泽兰、侧柏叶

泽兰苦辛微温,行血而化瘀;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而止血。二者相伍,性味平和,不过于寒凝,亦不过于辛散,能止未出之血,又能散离经之瘀。常用于目病血证,出血趋于宁静之际,活血而无动血之虞。

7.茺蔚子

茺蔚子、车前子

茺蔚子活血,车前子利水,二者相伍,血水同治,具益母草、泽兰之功效。二者性味皆甘寒,能清肝明目,故本药对亦常用于热证目赤,以凉血活血,引热下行。

8.桃仁

桃仁、红花

桃仁苦平,红花辛温,二者皆为活血化瘀之品,相须为用,增强其效,为治疗目部血瘀证所常用。

9.穿山甲

(1)穿山甲、皂角剌

二者皆具活血消肿,托毒排脓之功。山甲咸寒,皂角剌辛温,相互制约,其性不偏。常用于眼睑化脓性疾病、急性泪囊炎、眼眶蜂窝织炎等病脓已成者。

(2)穿山甲、地鳖虫

二者皆蠕动走窜之物,善能搜剔目窍深处之瘀结,相须为用,为破血逐瘀之峻剂。常用于目部血瘀重证,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内眼出血久不吸收、眼部肿块及瘀阻络脉之头眼疼痛等病证。

化痰止咳平喘药1.半夏

(1)半夏、茯苓

半夏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健脾,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湿证、痰证,全身兼见头昏、胸闷、食减、苔腻或滑者更宜。

(2)半夏、贝母

即半贝丸。二者皆为化痰散结之品,半夏辛温,贝母苦寒,二者相伍,辛开苦降,寒温不偏,目病因于痰热者宜之。可用于葡萄膜炎角膜后壁沉着物久不吸收、视网膜渗出斑块等病症。眼睑、结膜、巩膜等处炎性结节不易消退者亦可用之。

(3)半夏、天麻

半夏化痰,天麻息风,二者相伍,善治肝风挟痰目病。常用于麻痹性斜视、眼轮匝肌痉挛、开角型青光眼、视疲劳等病,伴眼球胀痛,眉骨痠痛,甚则头痛恶心者,舌红苔腻为用药指征之一。

2.桔梗

(1)桔梗、枳壳

二者皆具苦泄辛开之性,桔梗主乎开,枳壳主乎降,二者相伍,能使肺气升降得常。然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和顺,则周身之气亦畅。眼科多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气轮病变,调气机以助邪解结散。在治疗目病血瘀证时亦常用此药对,调气机以助血行。

(2)桔梗、前胡

二者亦辛散苦泄相伍。桔梗主宣肺,前胡主降气。二者升降气机之功与桔梗、枳壳同,但桔梗、前胡能宣散风热,尤适用于白睛风热证。本药对若与辛温解表药相配,则治目病风证。

(3)桔梗、茺蔚子

桔梗苦辛平,开泄气机;茺蔚子甘微寒,凉血活血。二者相伍,能周流气血。常用于外眼病充血而色紫者;亦用于眼底出血而成瘀者。

(4)桔梗、生甘草

桔梗主开泄,生甘草主解毒。二者相伍,具排脓之功,常用于眼部化脓性疾病而脓成者。

3.海藻

(1)海藻、昆布

二者皆咸寒化痰软坚之品,相须为用,增强功效。常用于视网膜渗出斑块、视网膜、玻璃体机化物形成、Graves眼病及眶内肿块等病证。

(2)海藻、夏枯草

夏枯草苦辛寒,清热散结,与海藻相伍,善治目病痰结而挟热者。

4.杏仁

(1)杏仁、桃仁

杏仁苦微温,主乎降气;桃仁苦平,主乎化瘀。二者相伍,目病因于肺气郁结,血滞不行者宜之。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睑裂斑炎及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病证。因二者皆具润肠之功,若伴肠燥便秘者更宜。

(2)杏仁、龙胆草

外洗方杏仁龙胆草泡散(方见卷三眼科方歌·外洗剂)中二味主药。龙胆草苦寒,清泄肝经之热;杏仁润燥,防热甚津伤。常用于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病热重者。

(3)杏仁、通草

二者皆入肺经。杏仁化气以化湿,通草利湿以利气。一者从气,一者从湿,使气机布散而湿无停聚之所。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慢性结膜炎及球结膜水肿等病证,属肺气不清而挟湿者;亦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早期黄斑部水肿的治疗。

5.桑白皮

(1)桑白皮、地骨皮

为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中二味主药。桑白皮甘寒,泻肺清热;地骨皮甘淡寒,降肺中伏火。二者相伍,为清肺的代表药对。五轮中白睛为肺所主,故白睛热证宜之。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睑裂斑炎等病。

(2)桑白皮、黄芩

二者皆清肺热,相须为用,其力更专。应用同桑白皮、地骨皮,但黄芩苦寒,故本药对较桑白皮、地骨皮泻火解毒之力强,还可用于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的治疗。

(3)桑白皮、葶苈子

葶苈子苦辛大寒,泻肺之力甚强,桑白皮甘寒,以助其功。二者相伍,善治白睛邪热壅滞之证,如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疱疹、结节较大者。二者并具利水消肿之效,亦可用于球结膜水肿及眼部其他组织的水肿和积液。

安神药1.远志

(1)远志、石菖蒲

远志辛苦微温,石菖蒲辛温,二者皆能入心经,具开窍宁神之效。远志又能化痰,石菖蒲且能化湿。二者相伍,善通利眼部玄府,玄府闭塞因于痰湿者尤宜。可用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目者心使也”,《内经》有目为心窍之说,故一些眼底病变的后期,视力不易提高者,在主病方中可加入本药对,开窍明目以助视力之提高。

(2)远志、酸枣仁

酸枣仁甘平,具养心安神之功,配远志以宁神开窍。本药对常用于目病而伴心悸、失寐者;亦用于一些眼底病变的后期,养心神以运光于目。

2.朱砂

(1)朱砂、磁石

为磁朱丸(方见卷三眼科方歌·平肝剂)中二味主药。磁石入肾,以益肾填精;朱砂入心,以清心安神。二者皆重镇之品,磁石善于平肝潜阳,朱砂善于镇心定惊。二者相伍,善治肝阳挟心火上炎目病,以伴头痛头昏,心悸失寐,耳鸣耳聋等证者尤为适宜(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平肝剂)。

(2)朱砂、茯神

朱砂清心降火,茯神养心安神,二者相伍,善治心经虚火上炎慢性目病,兼失寐、多梦、心悸者尤宜。传统用法为朱砂染茯神。

(3)朱砂、灯心草

朱砂甘寒,质重而沉,镇心而降火;灯心甘淡微寒,质轻而浮,清心而利水。二者相伍,治心火上炎目病。常用于眦部炎证、痛如针刺等病证,以伴心烦、失寐、溲赤者尤宜。传统用法为朱砂染灯心。

平肝息风药1.羚羊角

(1)羚羊角、细辛

羚羊角咸寒清肝火,细辛辛温驱外风。二者相伍,善治风火头痛。本药对寒温相配,互为制约,无留邪助火之弊,可用于外风引动肝火目病,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重证角膜溃疡等病,伴头痛、恶寒、溲赤、舌红苔薄者。

(2)羚羊角、升麻

二者皆具清热解毒功效。羚羊角沉重而降,配以升麻上行而散,其功于目者更专。可用于热毒炽盛目病,如眼睑丹毒、眼内膜炎、后巩膜炎等病,以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严重者尤为适宜。

(3)羚羊角、钩藤

羚羊角助钩藤清肝之力,钩藤增羚羊角息风之效,二者相伍,肝火动风目病最为适宜。常用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麻痹性斜视等病,伴头痛头昏,面赤肢麻,甚则振颤者。

2.石决明

(1) 石决明、赤石脂

现代韦文贵氏用以治疗重证凝脂翳,取石决明清肝退翳,赤石脂明目收敛,二者相伍,可促进角膜溃疡愈合,使用时合入主治方中。然赤石脂甘温酸涩,能留邪助热,若凝脂翳邪气方盛,刺激证状重者,不宜用本药对。

(2) 石决明、夜明砂

为决明夜灵散(方见卷三眼科方歌·平肝剂)中二味主药。原方主治“阳衰不能抗阴”之夜盲,意在以夜明砂升阳,石决明镇阴。然二者皆性寒,具凉肝之功。石决明以平肝见长,夜明砂以活血称著,二者相伍,善治肝热挟瘀目病,可用于球结膜下反复出血、高血压病眼底出血及角膜炎等病证。

(3) 石决明、决明子

二者皆具清肝退翳明目之效,相须为伍,常用于角膜炎渐愈之时;亦常用于角膜血管翳的治疗。决明子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及降血压作用,石决明又为传统平肝潜阳之品,故本药对可用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病证。

(4) 石决明、钩藤

石决明咸寒,钩藤甘寒,二者皆具平肝潜阳之功,相须为用,宜于肝阳上亢目病。常用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开角型青光眼、高血压病眼底改变、视疲劳等病,伴眼球胀痛,头痛头昏,舌红口渴者。钩藤能息风止痉,合石决明之重镇,亦治肝阳动风目病,可用于麻痹性斜视、眼轮匝肌肌纤维颤搐、瞬目次数过多等病证。

(5)石决明、谷精草

二者皆为清肝退翳之品,相须为用,磨障之力尤专。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

(6)石决明、防风

石决明善退翳障,防风善散结滞,二者相伍,能消能散,可用于角膜炎初愈,遗留薄翳者;亦用于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粗点样混浊、硬化性角膜炎、角膜血染等较为静止的病变。

3.牡蛎

(1)牡蛎、泽泻

牡蛎咸寒软坚,泽泻甘淡寒利水,二者相伍,能消能利,常用于视网膜渗出而伴水肿者。牡蛎能滋阴,与渗湿之泽泻配伍,亦治阴虚挟湿目病。

(2)牡蛎、龙骨

二者皆质重之品,具平肝潜阳之功,龙骨善能镇静安神,故肝阳上亢,心神不宁者尤宜。常用于内眼病伴头痛头昏,烦躁易怒,心悸失寐者。

4.白蒺藜

(1)白蒺藜、蝉蜕

白蒺藜苦辛平,蝉蜕甘寒,二者皆具清热、疏风、止痒之功,相须为用而效著。常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睑缘炎等病,因风热而搔痒者。二者皆为退翳之品,亦用于风热型角膜炎的治疗。

(2)白蒺藜、钩藤

二者皆具平肝潜阳之效,相须为用,肝阳上亢目病宜之。应用与石决明、钩藤同,但作用逊之。

5.决明子

(1)决明子、青箱子

二者皆苦微寒,具清肝泻火之功,相须为用,其效益彰,肝热目病宜之。常用于角膜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开角型青光眼等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药皆具降血压功用,故可用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若伴头痛头昏者更宜。

(2)决明子、山楂

决明子能清肝,山楂能化瘀,同时二者皆具降血压、降血脂功效,对于高血压病眼底出血、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病证尤为适宜。

⑶ 决明子、地肤子

即《外台秘要》地肤子丸,原方治肝虚雀目。决明子甘苦微寒,能入肝经,清肝而明目;地肤子苦寒,入膀胱经,利小便而引热下行。二者相伍,善治肝热目病。现代研究证明,决明子中含胡萝卜素,地肤子中含维生素A,故本药对可用于维生素A缺乏的夜盲证。

6.蜈蚣

蜈蚣、全蝎

蜈蚣辛温,全蝎辛平,二者皆为虫类有毒之品,功能息风止痉通络,相须为用,搜剔之力甚强,常用于面神经痉挛合并睑痉挛、麻痹性斜视等动风目病而病情顽固者;亦用于气滞血瘀,玄府闭塞型视神经萎缩,合入活血化瘀或补益方中。本药对配入散剂为佳。

补益药1.人参

(1)人参、黄芪

二者皆甘温,入肺、脾二经,相须为用,大补肺脾之气,广泛用于气虚目病。肺主一身之气,脾为生化之源,肺脾之气充沛,则脏腑功能健旺,肌表致密,机体之抗邪能力和御邪功能均得提高。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二者皆具免疫促进作用,尤适宜于细胞免疫低下眼病,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病反复发作者。

(2)人参、苏木

即人参苏木汤,原方治疗玄府瘀阻型暴盲。人参益气,苏木化瘀。二者相伍,破血不伤正,气旺促血行,有利于瘀血的消散。常用于内眼出血成瘀者,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参见卷三眼科方歌·治血剂)。临床上常以党参代替人参。

(3)人参、大黄

人参与生大黄相伍,攻补兼施,用于火热目病需攻下而体弱者。人参与制大黄相伍,补脾而泻火,常用于多发性睑腺炎的治疗。临床上人参常以党参代替。

(4)人参、珍珠

即珠参散(《银海指南》),原方主治真阴不足,阴涸内热,内障青盲。人参甘微苦微温,补益元气;珍珠甘咸寒,清肝明目。二者相伍,宜于目病气阴两虚者,可用于一些眼底病的恢复阶段。

2.黄芪

(1)黄芪、紫草

黄芪甘温,益气扶正,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紫草甘寒,清热解毒,可抑制单疱病毒。二者相伍,扶正驱邪,常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反复发作,细胞免疫机能低下者。

(2)黄芪、蔓荆子

黄芪甘微温,补中益气;蔓荆子苦辛微寒,藉其轻浮之性以升举。二者相伍,益气升清,善治清气不升目病,如睁眼乏力、上睑下垂、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证均可用之。

(3)黄芪、防已

为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中二味主药。黄芪甘温,健脾益气,以助水湿之行散;防己苦寒,利水消肿,以除水湿之停聚。二者相伍,扶正驱邪,寒温不偏,常用于黄斑部水肿迟迟不消退者;亦用于眼睑非炎性水肿、视网膜浅脱离等病。

(4)黄芪、地龙

黄芪补气助阳,地龙活血通络。二者相伍,益气以推动血行,化瘀而无伤正气。常用于内眼出血病程长者;亦用于气虚络阻型麻痹性斜视。

3.白术

(1)白术、茯苓

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茯苓甘淡平,渗湿健脾。二者相伍,补而不壅滞,利而不伤正。宜于脾虚湿泛目病,常用于黄斑部水肿、视网膜下积液及眼睑非炎性水肿等病证。

(2)白术、泽泻

白术健脾化湿,泽泻利水渗湿。二者相伍,标本同治,用于脾虚水湿潴留目病,作用强于白术、茯苓。

(3)白术、苍术

二者皆具健脾祛湿之功,白术重于补脾,苍术重于燥湿,二者相合,善治脾虚湿盛目病。本药对偏于温燥,与白术、茯苓,白术、泽泻偏于淡渗者不同。

4.山药

(1) 山药、茯苓

山药甘平,善补脾;茯苓甘淡平,善渗湿。二者相伍,使脾健湿去。常用于黄斑部水肿久不消退者。本药对为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中的一对,亦常用于肝肾阴虚型眼底病变。

(2) 山药、扁豆

山药补脾而益阴,扁豆健脾而化湿。二者相伍,补益而不腻,化湿而不燥。常用于脾虚挟湿目病,以伴食少便溏者尤宜。

5.甘草

(1)甘草、枳壳

甘草甘平,补脾益胃;枳壳苦辛微寒,理气调中。二者相伍,调补脾胃而无温燥之弊。常用于治疗火热目病的苦寒方中,以保护胃气。

(2)甘草、白芍药

甘草味甘,白芍药味酸。二者相合,为酸甘化阴典型配伍。其用有四。其一,和营舒筋,用于眼部筋脉拘挛者。其二,柔肝养阴,用于肝郁气滞及肝阳上亢目病。其三,养血缓急,用于血虚目痛。其四,制约之用,配在大剂祛风方中,以防辛散太过,助火伤阴之虞。

(3)甘草、滑石

即六一散。滑石甘淡性寒,利水而清热。甘草甘平,补脾益气,以防滑石质重体滑而伤正。二者相伍,湿热目病多用之。

6.当归

当归、枳壳

当归行血,枳壳行气。二者相伍,增强活血之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常用于目病血瘀证,合入化瘀方中。

7.熟地黄

(1)熟地黄、防风

熟地黄滋腻,入肝、肾二经,功专补肾填精;防风能入膀胱、肝经,味辛能升。熟地黄配少量防风,引肝肾之精上承于目,用于肝肾亏损目病,内障虚证尤为适宜。另外,熟地黄补血滋阴,防风辛散止痛,二者相伍,可用于血少涩滞所致的睛珠痠痛。

(2)熟地黄、泽泻

为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中的一对。熟地黄补肾益精,泽泻利水去浊。二者相伍,补而不留邪,常用于肝肾阴虚型眼底病变;亦用于阴虚挟湿目病。

(3)熟地黄、沙苑子

熟地黄甘微温,滋肾阴;沙苑子甘温,益肾阳。二者相伍,阴阳平补,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共奏补肾明目之功。常用于肝肾亏损之眼底病变。

(4)熟地黄、何首乌

二者性味皆甘微温,入肝肾二经,具补血生精之功效。熟地黄专入于肾,首乌专入于肝,二者相伍,补益肝肾之力强矣。常用于精血两虚目病。

(5)熟地黄、砂仁

熟地黄性质粘腻,碍于脾胃运化,与少量辛温香燥之砂仁相配,能避此弊。临床常用熟地黄与砂仁同捣。另外,熟地黄滋阴,砂仁能引火归源,二者相伍,可疗阴虚火旺目病。

8.枸杞子

(1)枸杞子、芡实

枸杞子甘平,补肝肾而填先天之精;芡实甘涩平,补脾肾而益后天之精。先后天之精气充沛,则目得滋养而光明。常用于老年性眼病,如白内障、黄斑变性等;亦用于一些眼底病的后期。二者与粳米同煮则为杞实粥,重在补胃气,为眼科食疗方。(参见卷三眼科方歌·补益剂)

(2)枸杞子、桑椹子

枸杞子补肝益肾,桑椹子补血滋阴。二者相伍,精血同治。精乃目之源,血乃目之本,精血充则目明而滋润。可用于表层点状角膜炎、干燥性角膜炎、干眼综合征、视疲劳等病眼内干涩而视糊者;亦用于热证眼底病的恢复阶段。

9.女贞子

女贞子、旱莲草

即二至丸。二者皆能滋养肝肾之阴,女贞子善清虚热,旱莲草且能凉血止血,二者相伍,能补能清,常用于阴虚火旺目病,以视网膜反复出血者尤宜。

10.龟板

(1)龟板、鳖甲

二者皆咸寒,具滋阴潜阳之功,相须为用,肝阳上亢目病宜之,常用于内眼病变,全身可伴眩晕耳鸣,内热肢麻等证。

(2)龟板胶、鹿角胶

二者皆能补血填精。龟板胶专于滋阴,鹿角胶专于补阳,二者相伍,无偏治之失。常用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的治疗。

收涩药1.山萸肉

山萸肉、牡丹皮

为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中的一对。山萸肉酸微温,补肝益精;牡丹皮苦辛微寒,清肝凉血。二者相伍,补而不助邪,常用于肝肾阴虚眼底病变。

2.五倍子

五倍子、蔓荆子

即神效驱风散(《博济方》),原方治疗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五倍子酸涩寒,解毒收湿;蔓荆子辛苦平,疏风清热。二者相伍,收中有散,不恋风邪。可用于溃疡性睑缘炎、眼睑湿疹等病,常用作外洗。

近视眼中医治疗六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qjph.com/ways/12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