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康复

 

体育教师大本营

教学/训练/职业/成长

强烈建议大家星标我们

教学路上☆不离不弃

本文已获授权

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康复应在工作属性上更为主动,做好主动的恢复与预防,积极的过度到康复训练;从单纯的病理中跳脱,结合训练、心理情绪等其他方面,综合性的去引导治疗方向。作者:余唯乐来源:竹子运动物理治疗BambooSPT

导读

运动康复在国内蓬勃发展,教育培训日益完善,从事人员标准也慢慢提高,在高水平运动队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依个人视角,与国际相比,因国内教育、认证、工作体系尚在发展中,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偏失,即使在运动队中。从工作属性上来看,依然处于较被动的状态,表现为一是治疗远多于恢复预防,二是主动康复训练的缺乏;从治疗体系上来看,依然处于较片面的状态,表现为太注重病理而忽视了其他包括训练、团队、情绪、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当然,运动康复的提供者有许多类别,例如医生、脊骨神经、物理治疗,不同类别的从业者所能提供的也有所不同、各有侧重;在此,我仅以运动物理治疗师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康复。

本文结构导读:

——运动康复

1.再生恢复与伤病预防

2.伤病基本管理原则

3.伤病诊断

4.伤病治疗

4-1.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

个人对在竞技和职业体育中的运动康复理解含括三方面,一是帮助运动员快速从疲惫或不适当中恢复,重新投入训练;二是通过监控干预、预康复训练达到伤病预防效果,降低受伤机率;三是使受伤的运动员重回到受伤前水平(及更高),同时预防伤病再复发。

运动康复内容分类图例

这就对应了一支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康复应该包含再生恢复、伤病预防及伤病治疗这三部分。现实中,大量的工作无可厚非的落在了伤病治疗上,但个人认为前两者实际是比具体的伤病治疗更优先级的策略,能改变以往康复治疗开始在伤病发生之后的“被动”属性,“主动”的去预防伤病的发生。三个方面都可以作为全队和个人的策略。

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享个人见解。

01-再生恢复与伤病预防

再生恢复的意义是,让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特别是强度课后,得到充分的恢复,从而降低受伤的风险。这方面的恢复,除了肌肉骨骼系统,还有神经系统。常用的手段是每节课后的拉伸放松及根据强度课设置的额外恢复,例如脉冲加压恢复,筋膜枪、超低温冷舱、冷热水浴等,营养的及时补充,另外还有睡眠的监控调整,例如使用Omgwav等手段。所有的恢复仪器各有其优势,但切勿过高的估计其作用,各种手段都是为了达到休息的效果。最重要的还是合理安排的休息本身。对于神经系统的恢复而言,压力的调节很关键,让运动员正常休息放空一个下午有时候都比强制其使用恢复手段有效。

筋膜枪

超低温冷冻舱

根据多个文献,对比按摩、加压类、超低温冷舱、冷热水疗、等恢复手段与仪器的效果,用主观疲劳感、延迟性肌肉酸痛、CK等指标作为指引,发现按摩放松可能是最有产出效果且经济实惠的手段;其他的手段各有其优点,但也有争议的地方,总体而言不如按摩来得直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按摩就应该作为唯一选择,因为还要到按摩师/运动员比,不同的训练方式造成不同的生理变化等。从队伍整体策略而言,再生恢复仪器就有其大覆盖面积的优势;且不同的物理因子的恢复手段能够给运动员最有针对性的恢复方式。所以在做针对重点运动员和整体队伍再生恢复的策略,可有的放矢的使用不同手段相互配合。多配置筋膜枪,鼓励运动员两两配合互相放松,可能是一条经济高效的整体再生恢复路径。

各种手段恢复效果对比图1

各种手段恢复效果对比图2

伤病预防主要是在赛季前期的伤病筛查,包括问卷调查、动作筛查、专项多发伤病筛查及临床检查;通常是依次进行,在动作筛查中表现过低或者是出现疼痛、专项多发伤病筛查中表现出受伤风险,将进行临床检查,找出问题,或者分析动力链,从而可以做出个性化的处理方案。再根据全队的治疗数据信息收集,分析队伍的普遍状况,结合接下来的训练方向和计划,设计规划预康复的个性化和全队方案;一般都将预康复训练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放在热身环节里。

再次强调的是,在运动队里,伤病是永远无法规避的,并且不少的已发伤病只能缓解症状,而且大量的运动康复工作实际是落在伤后的治疗上;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生恢复和伤病预防应更应被放运动康复的更高策略层面,用以降低伤病率,将有限的治疗资源放在重点运动员身上。

02-伤病管理基本原则

伤病发生后,对于伤病的管理与治疗,包含以下的这些方面。

伤病管理内容图例

第一步,诊断。准确而全面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能为后面的治疗工作节约大量的时间。很多时候准确的诊断较易做到,但全面的诊断较难,因全面的诊断不仅局限于局部,还需分析动力链,甚至包括运动员习惯、专项技术动作、心理社会状态、过往病史及治疗史等各方面,对运动员伤病的发展有个全面认识。就诊断而言,临床诊断是最常用手段,如若需要,则配合影像学。动作录像分析则能够帮助发现动作模式中动力链的变化、缺陷及不平衡,帮助整体分析问题。

第二步,康复治疗。治疗总体而言,分成被动治疗及主动康复训练。大量的研究及个人经验都验证了,对于大部分的伤病,被动治疗与主动康复训练的结合才能产出最佳的效果;且总是希望将被动治疗向主动康复训练的方向引导。只有足量的康复训练才能重塑甚至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适应和重返正常的训练和比赛;若只是单纯的靠被动治疗,易复发。

同时,对运动员的教育,这个因素穿插在整个伤病管理的过程当中但经常被忽视,而其在实际中扮演者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告知其伤病自然属性和预期康复过程,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引导,同时提高运动员的意识,调整行为,建立对康复有利的生活行为模式。

另外,与其他围绕运动员身边的工作人员的沟通。运动员会有专项、体能教练,专门负责其运动表现的提升,他们是主要的训练计划设计和执行者。当运动员有伤病时,其训练的量、强度、方式或需改变,他们则是首要的沟通人选。唯有达成一致的目标,才能够为运动员争取到良好的训练环境或足够的时间去休息调整。科研人员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睡眠质量各方面,从而提供关于运动员身体整体状况的信息,帮助判断伤病趋势。骨科或其他医科工作者在伤病发展成需开创性手术或药物控制时,会在治疗层级上替代了康复治疗师的作用,特别是在开创性手术之后,与医生的紧密联系,将保证良好的术后康复。但值得一说的是,在保守治疗方面,运动物理治疗师的专业性、特异性、与运动的结合程度,一般都高于普通住院医生,更适合处理运动损伤。

就伤病的恢复过程来说,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期、恢复期、巩固期、重返训练/赛场期;每个阶段包含各自的诊断/检查、治疗及教育环节。

康复进程图例

另外,还有个人在康复工作中的四点原则。

第一,坚持康复治疗的持续性。持续性体现在康复计划的“周期划分”,预见性的去规划接下来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计划,并执行下去;而不是依着运动员的心情和本日症状随意的改变,这点在运动队中较为普遍存在,即运动员甚至其他相关训练人员对于康复治疗的认知仍不足够,并不重视当中的计划性。在治疗的开始,即需要告知运动员、教练组接下来的康复进程,强化计划性;同时每次治疗后,做好预约,保证计划内不间断。

第二,被动治疗与主动康复的结合。大量的研究和经验都反复论证,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的相结合才能产出最优、最快速、最持久的效果。

第三,把握边缘效益。伤病的开始,尤其是顽固性伤病,很多时候是简单不适日积月累的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反之亦然,很多能够帮助伤病痊愈的的小措施、小手段,日积月累也能产出客观的康复效果;把握住边缘效益,可以改善病理的恶性循环,特别是在疼痛管理中。

第四,建立新的良性康复循环模式。对于很多顽固性的伤病,需要为运动员建立新的、友善的康复循环模式,这就要打破之前的恶性循环(见下图)。例如运动员患有长期的腰疼史,早上起来会腰酸,训练后会加剧,治疗后得到缓解,但早上起来后又重新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在治疗上可能已经没有太多文章可做,但若在早上加上一次10分钟的肌筋膜放松、亦或者是肌贴、或者是低强度的超低温冷舱,使运动员有一个较好的身体感觉进入训练,在中午训练后,即刻10分钟的放松或者鼓励运动员使用其他再生恢复手段(简单的热敷也可以),有个更好的状态进入午休,这些边缘效益累积到晚上,可能就会形成一个较不错的结果,再配合上原本的治疗,或许能让运动员在第二天就感觉到好的新进展,慢慢的,这就会改变运动员的自身感觉、行为意识,打破旧循环,建立新的良性康复循环模式(见下图)。

恶性循环图列

改变循环图列

形成良性循环图例

03-伤病诊段

这是物理治疗里非常经典的图例,指伤病不是单纯的身体问题,而是受身体,心理,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在不同的阶段与案例,比例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焦虑的心态,冷漠的团队支持,都对伤病的康复起负面作用,反之亦然。这个简单的图例将成为伤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指引之一。

三因素图例

在这基础上,我将运动伤病的临场诊断分为问诊、神经及脊柱,和常规检查等方面。

伤病诊断图例

就问诊来说,主要目的是了解运动员伤病发展的一个过程,以判断当中对运动员有害或有利的因素;其中包括的信息有,伤病症状、发病时长、疼痛方式、发病机制、激惹度、曾接受治疗、社会心理干扰因素等。

在进行常规检查前,通过问诊根据症状先初步判断有无神经损伤症状;若有首先检查神经问题,常规的触觉、力量、反射三方面检查,来对应相应的肌刀、皮刀神经分布区。若无,也会发较短的时间,先排除脊柱的问题,包括检查曲线,肌刀/皮刀等,特别是针对肌肉的问题。疼痛是由局部的痛觉感受器上传至相应脊髓后角,后上传至大脑而形成的;受伤时,相应水平的脊椎或会有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诊断时会根据肌刀,检查相应水平的脊柱。另,肩颈关节周围的肌肉是神经高度参与调节的肌群,通常伴随着相应颈椎的问题,在诊断时检查和治疗时含括这方面,都大几率的帮助问题。

肌刀图例

常规的检查包含观察、功能性动作、触诊、活动度、力量、特殊测试、动作录像分析等。观察主要还是姿态的观察,头部位置、肩线、骨盆、臀线、腿长、脊柱、肌肉体积等。在这当中,可以大致的得出压力分布、筋膜链动力链存在问题等。功能性动作则是动作节律。其他基础的包括触诊、活动度、力量等常规测试。特殊测试是协助判断的一个手段,有其相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不代表阳性的特殊测试就确诊该问题。这些信息拼凑起来,就可以分析动力链,得出较为全面的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内负荷分布情况,找出受力不平衡的地方,能够从动力学、生物力学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只针对局部症状。

就我而言,诊断具有两个属性,一是不确定性,二是动态性。临床诊断和影像学都是利用前人总结和自身经验来进行推断,排入排除可能性,我们只是把各种各样的信息拼凑起来,再根据自己的主观信仰和知识水平,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和客观的评估;这是诊断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是自然存在的,承认与接受这个不确定性才能做到更客观,更接近真相,更能自我批评反省。同时由于这个不确定性和伤病发展阶段性,诊断不仅仅发生在接诊伤病的开始,也不断的在治疗过程中重复。

04-伤病治疗

首先,将对伤病不利的伤害来源或问题分为外在及内在两类,通常外在更多是已发生的、心理层面、社会层面、及涉及到其他方因素的方面;内在则是指通过改善运动员身体本身,从而达到治疗康复的效果。

针对“外在”,很多时候运动队的康复工作太专注于肌肉骨骼或者生理病理上,而忽略了行为意识、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教育”则是填补这个空缺。当伤病发生时,痊愈的程度与时长除了和伤病情况、治疗质量有关外,患者的心态、行为意识、信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运动员都其伤病的恢复抱着消极、不确定、恐惧等心情结合态度时,不良的心理因素会慢慢的转变成生理信号,加重病理,这样,运动员的配合程度、治疗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治疗的开始,需要让运动员明白伤病的自然属性以及预期康复过程,并引导运动员做出行为调整,以帮助康复的过程。另外,因运动员的特殊性,在康复过程中与教练员的沟通则十分重要,需要在保持运动员状态和加剧症状两者之间做好平衡,需共同去调整运动员的训练量和方式。

针对“内在”,则包含被动治疗、主动康复和教育。被动治疗手段上有多种,手法,仪器,保护支持,各有其优点长处和个人偏好。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手法或治疗体系,都没有必要太放大各自的功效,归根到底我们都是在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生物力学、疼痛学甚至心理学等几个学科中,有机统一,然后哲学的去处理人体出现的问题;个人习惯,Maitland还是我用的比较多的一个技术。

通常,只要是个合格的治疗者,不管是选择了什么手法,什么仪器,总归会有一些效果的。可是这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快速的恢复且再次投身进入训练当中。单纯的被动治疗最多只能让受伤的身体回到之前的水平(很多时候还回不到),这样会让他们冒着很大的复发危险重新投入训练当中。主动康复训练的目标不单单是简单的恢复活动度、力量及功能,更重要的是让受伤的运动员更强,唯有更强的身体才能应付之前的训练水平和防止伤病复发,这也是我个人很重视很推崇的一个方面。(将会在下面更详细的划分具体环节。)

另外,休息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我们做了很多的力量训练,一重测没有什么进展,休息一段时间后,没怎么好好训练,反而力量涨上来了,这是因为肌肉在休息后重新超量生长好了。在康复里也有相似的道理,很多时候做了很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但仍不见太大好转,可能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身体需要休息了,需要安安静静的呆会,去修复自己,有时候少既是多。

04-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图例

第一步,根据具体问题,制定阶段性和长期目标,用于阶段性和最后重返训练/比赛检测。关于重返训练/比赛目标的制定,需与教练组和运动员沟通,设定针对专项及日常训练模式的目标。每一个阶段有其相应的指标,达到指标后再进阶到下一阶段。

第二步,进入正式的康复训练,在允许的情况下,让受伤部位及早的动起来并负荷适合重量。研究表明,及早的适当活动度、重量的生理性活动,对疼痛管理、炎症、水肿吸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阶段,多是基础的康复训练,配合被动治疗,解决局部活动度、稳定性等问题,力量在这个环节里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参数,需着重解决;接下来是活动度。另外对运动员而言,因其需要发生大量的位移和空间变化,本体感觉是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受伤后对本体感觉康复的缺失是时长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在这一阶段里,以局部的训练为主,辅以简单的一到两个整体动作,整合动作模式,提前为下一步做铺垫。

第三步,过渡到涵盖其他关节的全身性动作。通过全身性动作,将受伤部位与动力链其他环节结合长期,也找出其他动力链上其他环节的问题并解决,重新整合动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动力链模式,从而使得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内在负荷分布平衡。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新的动作模式从建立到巩固约需四周时间,并非这四周就停留在这个阶段,可在下个阶段中继续巩固。

第四步,重返训练/比赛训练,需做到特异性及超负荷性。特异性是指针对专项及日常训练模式,尽量的靠拢及模拟,使运动员重获该类型训练的功能。超负荷性是指,通过在康复训练中进行接近甚至超过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强度,使得其获得足够应付日常训练的能力。若只是停留在基础的中低强度康复训练层面,伤病容易因大量、大强度的训练再复发。最后,在通过检测一开始定下的重返训练/比赛目标,来判断运动员是否能够重返正常训练/比赛,但仍需保持后续一个星期的观察,看有无复发迹象。

总而言之,在个人理解中,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康复应在工作属性上更为主动,做好主动的恢复与预防,积极的过度到康复训练;从单纯的病理中跳脱,结合训练、心理情绪等其他方面,综合性的去引导治疗方向。

余唯乐澳洲悉尼大学物理治疗硕士国家队物理治疗师服务过内谁谁谁和谁谁谁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

赞赏

长按







































丹芪偏瘫胶囊零售价格元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qjph.com/wacs/8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